NK細胞培養基的培養方法需結合細胞來源、培養體系及目標需求設計,核心步驟涵蓋培養基配制、細胞分離與接種、動態培養管理三大模塊,以下為具體說明:
一、培養基配制與預處理
基礎培養基選擇
常用RPMI-1640、DMEM或X-VIVO15等無血清培養基,需添加5%-10%自體血漿或人AB型血清(滅活處理)。例如,X-VIVO15培養基中需補充5%血清,并加入200U/mLIL-2、10ng/mLIL-15及處理的K562細胞。
生長因子組合
核心因子包括IL-2(促進增殖)、IL-15(維持存活)、IL-12(增強抗原敏感性)及IL-21(提升細胞毒性)。例如,HER2單抗誘導體系中,需添加1000-2000IU/mLIL-2、20-40ng/mLIL-12、60-100ng/mLIL-15、30-60ng/mLIL-18。
包被處理
培養容器需提前包被抗CD3抗體或HER2單抗(如1-3mg/mL曲妥珠單抗,37℃包被1-2小時),以增強細胞黏附與激活效率。
二、細胞分離與接種
外周血來源NK細胞分離
通過Fi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PBMC,洗滌后重懸于含5%血清的培養基中,調整細胞密度至1×10?cells/mL。
臍帶血來源NK細胞分選
使用CD34陽性選擇磁珠分離造血干細胞/祖細胞,接種于含20ng/mLSCF、10ng/mLIL-15、10ng/mLFLT3L、20ng/mLIL-7的造血干細胞分化培養基中,誘導分化為NK細胞。
接種密度控制
初始接種密度建議為1.5-2×10?cells/mL,培養體積根據容器調整(如T75培養瓶終體積25mL,細胞培養袋終體積750-1500mL)。
三、動態培養管理
培養條件
溫度37℃、5%CO?、飽和濕度,每2-3天更換一半體積培養基,補充細胞因子與滅活血漿。例如,第7天轉袋后需加入含1000-2000IU/mLIL-2和20-50ng/mLIL-21的培養基。
細胞擴增與監測
培養14-21天,期間每2-3天進行細胞計數與形態觀察。第10天后按1.5倍補加培養基,第14-15天可收獲1×10?-2×10?cells的NK細胞。
質量控制
培養第13天需檢測細菌、內毒素與支原體,收獲前通過流式細胞術鑒定表型(如CD56?CD3?)。若增殖停滯,可加入優化劑(如25μL/100mL培養基)。